黄河三角洲创造威海机遇
来到黄河边,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湿地,大片的芦苇随风起伏……母亲河从西部高原奔腾而来,划过神州大地,在这里浩浩荡荡汇入大海,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它挟带的大量泥沙造就了这片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
这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是全国最后一个开发的大河三角洲。晋升“国字号”后,黄河三角洲干部群众群情振奋,欢欣鼓舞,拉开了全面大开发重塑历史格局的序幕。
面对徐徐拉开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大幕,同处环渤海经济圈的威海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黄河三角洲,中国经济又一新的增长极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一股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潮流涌动全球,势不可挡。
打开世界地图,从北美经济圈,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东南亚经济圈,一块块生机勃勃、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勾勒出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
俯瞰中国大地,从“东部开放”到“西部开发”,从“振兴东北”到“中部崛起”,从“珠三角”“长三角”到“京津冀”都市圈,从沿海区域规划的“见缝插针”,到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的各个突破,我国区域经济版图正在加速成型。
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张志元将那些正待崛起的区域板块比作“经济马赛克”。在他看来,正是一个个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马赛克”创造出绝大多数的世界财富,抢占了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制高点。
黄河三角洲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节点”,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决定了它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更是我国推进东部沿海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筹码”。
作为“黄三角”开发战略的重要研究者,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贵斌对黄河三角洲在全国甚至全球所处的战略地位和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从整个环渤海经济圈来看,黄河三角洲毗邻天津滨海新区,并与渤海湾北部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黄河三角洲这位新成员的加入,将形成环渤海区域南岸高效生态产业聚集带,为环渤海这一世界级经济圈的发展增添新的亮点。
对此,山大威海分校商学院副教授左锋表示认同。左锋告诉记者,从世界范围看,大江大河入海口的三角洲既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在我国东部长江三角洲、南部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崛起后,黄河三角洲地区早已蓄势待发,等待着一个进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视野,高起点、高定位科学发展的机会。
从全国版图上看,黄河三角洲是东部沿海的一个“黄金分割点”,是环渤海经济圈与沿黄河经济带交会点。以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要想成功实现对接,关键在于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它的开发建设有利于带动环渤海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而优化我国的整体区域发展布局。
国家赋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更是印证了专家们的观点———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山东,对接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一体化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从山东区域的重心到世界级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如今的黄河三角洲,正在向“世界的黄河三角洲”进发。
黄河三角洲,全省科学发展的新样本
高效、生态、经济区,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建设的独有定位,也是其区别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最大特点。
战略决定行动。“高效”要求黄河三角洲应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生态”则意味着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与自然相融合的发展;“经济区”从整体上让黄河三角洲成为经济和人类活动的载体,而不是生态保护区、旅游区之类的区域。这一切都预示着“黄三角”今后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真正开启高效生态的新时代,成为全省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样本。
百余年来,在海、河、陆相互作用下,黄河三角洲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形地貌、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地理与经济单元。然而,在美丽的背后,黄河三角洲却隐藏着“生态的脆弱”。
山大威海分校商学院师生的调研中就分析道,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晚,草甸过程短,土质结构疏松,使这里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而守着黄河水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淡水资源却十分匮乏,人均占有淡水量约为30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85%左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0%左右。在经济发展方面,黄河三角洲总体经济结构呈现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的二元结构特征,一端是具有相当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石油工业,另一端则是以传统农业和工业为主的地方经济。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地方工业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但整体经济结构单一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这种自然生态脆弱与经济结构单一造成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双重问题,使得黄河三角洲只能走一条“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新路。
“黄河三角洲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与转型的压力,高效生态发展的定位,是实现两方面的协调发展、开发与保护双赢的战略抉择,也是未来黄河三角洲发展的灵魂所在。”张志元如是说。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包括东营和滨州两个地级市全部,以及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山东省内6个设区市、19个县(市、区)。这一区域2008年末常住人口981.5万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其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最多的土地储备,该区域每年由黄河沉积下来的黄土能造出1-3万亩土地,人均土地面积约4亩,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其中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270万亩、荒草地148万亩、滩涂212万亩;另有浅海面积近1500万亩,黄河冲积年均造地1.5万亩。
丰富的土地资源,是黄河三角洲吸引要素聚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核心优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所在。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黄河三角洲将形成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集约开发区合理布局的总体框架和“四点”“四区”“一带”的产业布局。“四点”是指东营、滨州、潍坊港和莱州港区,“四区”是指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一带”是指以四个港口为支撑,以四大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节点,形成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
机遇空前,千载难逢。东营、淄博等19个县市积极响应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借势谋求跨越。
黄河三角洲开发主战场———东营,在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内,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建设黄河水城,构筑起“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格局。
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滨州加大马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壮大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全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潍坊市修订完善发展规划,计划3年投入1000亿元,将北部沿海打造成产业发达、宜居宜业、生态美好的沿海宝地。
德州市积极与主战场实现资源互补和产业互动,在协同发展中构建黄河三角洲向内陆辐射延伸的“桥头堡”。
淄博、烟台等地也按照规划,抓紧制定和调整相关专项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黄河三角洲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明确: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将与“两区”建设互利互赢
日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北翼的主体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此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两区”建设有何利弊?
在张志元看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区”虽然在区域上有重叠交叉的地方,但从长远发展看,它们之间将形成互利互赢的局面,这对于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从区域特点看,“两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有所差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涵盖的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部分县市,自然环境条件非常相似,资源都比较丰富,后备土地充足。而以青岛、威海、日照等沿海城市为主要代表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空间资源相对较少。
从产业发展层次看,“三区”之间虽各有不同,但同时互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由于长期未得到充分开发,发展相对滞后,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基础设施配套都相对落后。而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产业层次较高,是全省高端产业发展的领航者。
从功能定位上看,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带动是黄河三角洲经济区与其他区域发展地区的不同之处。
“东部沿海城市具有资金优势,‘黄三角’具有空间优势,沿海发达城市可以利用‘黄三角’的空间优势,谋求更大发展。反过来,‘黄三角’有了我们注入的资金,各项建设就会加快,双方可以在互动中实现共赢。”左峰说。
而随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和我省对这一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也纷纷出台。从用地上给予政策倾斜,到支持发展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再到鼓励引进高水平人才……这些利好政策,给“黄三角”的起飞插上了翅膀,也为东部沿海城市利用“黄三角”的土地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提供了便利和优惠条件。
据了解,《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改革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和引导,积极探索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管理模式。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对重大建设项目特别是使用未利用地的建设项目,国家在安排用地计划时予以倾斜。鼓励对宜农土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新增耕地在保证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允许在省域内用于占补平衡……
以高效生态为主要特征的“黄三角”,不仅将改变我省经济大而不强的格局,还将成为山东省构建半岛蓝色经济区、连接天津滨海新区、面向东北亚的桥头堡。
黄河三角洲,各方逐鹿掘金的热土
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复之后,东营淄博等19个县市的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成为多个行业的投资考察热点。其中也不乏威海企业的身影。
12月8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了东营市政府调研室副主任王建明。据他介绍,早在今年上半年,东营和威海两市政府调研室就进行了接洽,并提出了建设威海(东营)工业园的建议。王建明表示,如果威海(东营)工业园顺利落地,两市展开空间和资本的合作,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仅基础设施配套一项,东营市每平方公里完成“七通一平”的成本就比威海市节省20%以上。
同时,记者了解到,由于不涉及拆迁、地价优惠和发展规划获批等原因,黄河三角洲正成为房地产业的一个重要掘金地。
“我们在东营一个住宅小区项目刚刚完工!”12月8日,记者从威海建设集团了解到,早在2001年,威建集团就进入了东营房地产市场,并设立了威建集团东营项目部。
无独有偶。文登市建设集团公司也早已逐鹿东营,进入当地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的队伍。
此外,威海绿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威海市星洲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已经进入东营,加快了掘金步伐。
“对地产商而言,‘黄三角’就是下一个逐利地。”据部分开发商介绍,目前,我市进入东营的建筑企业大都还是“二包”甚至“三包”,真正置地开发的并不多。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土地政策非常优惠,且又没有拆迁等附加成本,他们会考虑投资开发,步入“黄三角”房地产开发的“深水区”,从中分得一杯羹。
目前,各路资本都开始热投“黄三角”。
8月13日,山东中凯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世界第三大风电法兰生产企业———韩国现代锻造,在东营市投资6亿元上马一套年产能为6万吨的法兰生产线。东营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书记霰景亮告诉记者,自2008年以来,仅开发区引进的包括中凯风电在内的过亿元投资项目就已经达到47个。
“黄三角”大开发所蕴涵的商机还吸引了联合国的关注。据了解,联合国工发组织今年早些时候与东营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将东营市列为“清洁技术与再生能源国际示范城市”,今后在资本运作、区域投资环境与城市品牌建设等方面,扶持东营市内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助力东营成为环渤海经济圈新能源供给基地。
……
如今,以东营市为中心的“黄三角”不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它将带动山东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无论是制造业、商贸金融、物流交通、旅游等都将从中受益,前景非常可期。